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数据

2015年上半年全市金融运行与金融工作情况

【 字体显示: 】 【 打印 】     时间:2015-09-08

        上半年本市金融业整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增长的贡献突出,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首都金融业迈向新的历史阶段
        (一)金融业总体实现较快发展。本市金融业有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35.6亿元,同比增长19.4%,较去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3%,增速、占比和贡献率均为近年来最高点。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业资产总额达到107.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上半年金融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3.8%和47.3%。
        (二)金融行业内部结构更趋合理。证券、保险业加快成长,与银行业一同成为带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6月末,资本市场服务业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86.3%、119.5%和197.3%,保险业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4.1%、79.4%和173.5%,货币金融服务业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0.3%、9.5%和15.6%。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日益完善。一是北京地区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260家,其中新增A股上市公司数量26家,累计首发融资301.3亿元。二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6月末,挂牌企业达2637家,总股本1277亿股,总市值1.19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68%、94%和160%,其中本市新增挂牌公司96家,总数453家,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9%和17.2%。三是中关村股权交易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四板”)核心业务稳步推进。截至6月末,展示企业达614家,会员机构59家,挂牌企业27家,合格投资者148户;备案私募债16只,总金额18.9亿元;托管企业341户,登记私募债10只,管理总资本364亿元。四是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五板”)开始活跃。截至6月末,报价系统参与者总数达851家,合格投资者达160万户。目前已发行资产管理计划、收益凭证、次级债等产品2643只,总额达2595.1亿元。
        (四)要素市场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全市41家要素市场共实现交易额29613.7亿元,其中北京产权交易所集团累计成交额达18389.5亿元,同比增长283.5%。北京环境交易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实现碳配额交易额同比增长29.3%;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积极导入产业资源,铁矿石现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282.4%和380%,目前平台共有123家会员企业,其中包括43家境外企业,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铁矿石现货基准价已成为国内外铁矿石市场参与者关注的重要指标。
        (五)地方金融组织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有效补充。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平稳运行,有力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拓宽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服务范围。截至6月末,本市127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545.6亿元,总资产749.8亿元,在保余额2081.8亿元。本市共批准设立98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24.6亿元,年内累计发放贷款90.4亿元,其中向农户及农村组织贷款15.4亿元,且提供的最低单笔借款额度为5000元,有效扩大了“三农”客户受益范围;向中小企业客户贷款29.7亿元;向个体工商户及个人(含农户)贷款59.1亿元。
        (六)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一是个体网络借贷行业快速发展。据市场机构统计,截至6月末,本市P2P平台达231家,占全国的比重11.4%;上半年累计成交额667.2亿元,占全国的比重22%;平均利率12.6%,较全国平均利率低2.2个百分点;单笔借款金额小于500万元的网贷成交量达484.1亿元,占上半年总成交量的比重达72.6%。二是众筹平台聚集效应显著。据市场机构统计,截至6月末,本市众筹平台达58家,上半年筹资额16.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7.5%和35.3%。三是传统金融机构加快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国工商银行等商业银行陆续设立直销银行,创新互联网金融业务,依托自身客户资源和技术平台,打造电商服务品牌。四是本市7家证券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开展互联网证券业务试点资格。五是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保险公司积极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创新。六是全球首家互联网金融博物馆落户海淀互联网金融产业园。
二、金融业有力服务实体经济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一)社会融资有效满足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需求。上半年北京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609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6.9%,其中企业债券2342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91亿元,有力支持首都经济基础产业、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一是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非金融企业债券等融资主要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二是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5%,分别比大型、中型企业人民币贷款增幅高8.3个和3.2个百分点。三是“新三板”挂牌公司所在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占比57%)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20%)。四是股权投资基金业有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小微创新创业企业。上半年北京地区共发生股权投资案例821起,占全国的比重32.5%,投资金额459.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29.6%,继续领先全国。
        (二)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是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中信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成立内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在京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产品与服务创新。国家开发银行三地分行加强联动,为京沈铁路客运专线、首都新机场等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华夏银行自2014年底开始推出京津冀协同卡,客户在三地办理业务可享受同城待遇。北京银行在天津、保定、廊坊、石家庄等地分别设立分支机构,重点支持河北省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设立三地联合理赔中心。三是商业银行探索建立银团,统筹三地信贷规模,联合支持曹妃甸等功能区建设工作。四是中国技术交易所联合宏泰集团在廊坊启动“中国技术交易所-宏泰国际创新集聚区”和“中国技术交易所-龙河高新区信息发布平台”。
        (三)银行业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今年本市棚改项目共计238个,计划总投资8678亿元,截至6月末, 70余个项目获得银行支持,授信规模1125亿元,已放款485亿元,其中23个项目通过市级棚改统贷平台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的授信规模达577亿元,贷款利率从5.9%下调至4.5%。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在京商业银行积极为棚户区改造提供融资支持。组织召开通州潞城棚改项目融资方案座谈会,探索推动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新增市级统贷平台。
        (四)保险业有力服务保障社会民生。上半年本市保险业累计赔付支出251.9亿元,同比增长19.6%,比保费收入增速高11.3个百分点。从保额的角度看,责任保险为全社会提供各类风险保障5.1万亿元,同比增长65.7%,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医疗责任等各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保险保障作用;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和发展提供风险保障220.4亿元,同比增长17.4%;新农合“共保联办”已覆盖本市6个区县,下半年将继续扩大试点覆盖面;寿险和健康险为人民群众未来养老和健康积累准备金4016.1亿元,同比增长15.2%。保险产业园规划建设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