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季度本市金融业保持平稳增长,但行业整体经营增速放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首都金融业保持平稳增长
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本市金融业平稳运行。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70.5亿元,同比增长1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3%,居全市各行业首位。
(一)金融业经营增速放缓。受同期基数较高、资本市场低迷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共同作用,全市金融业结束了去年高增长的态势,收入、利润同比下降明显。据市统计局初步统计数据,一季度,全市金融业资产总计1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7%,利润同比下降32.4%。分行业来看,货币金融服务业受利率汇率水平波动影响呈现负增长,资本市场服务业降幅有所收窄,保险业收入利润双下降,其他金融业增长较快。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明显加快。一是截至3月末,北京地区A股上市公司数量继续领先全国。北京地区新增A股上市公司1家,同期全国新增A股上市公司25家。北京地区A股上市公司达265家,占比9.4%,居全国第二。二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达到沪深上市公司总数的2.2倍。三是中关村股权交易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四板”)快速发展。四是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五板”)市场功能日益完善。
(三)要素市场建设有序发展。截至3月末,全市共有47家交易场所,共实现交易额17498.2亿元。北京产权交易所及其控参股的各交易平台累计成交金额达17105.8亿元,同比增长212.6%。其中,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授权下,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集中簿记建档发行金额约1.5万亿元,取得较好的成绩;中国技术交易所大力开展技术交易和科技金融,实现交易额286.6亿元,同比增长140.7%。本市要素市场建设围绕国家重点领域市场化改革、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新设了北京私募股权基金交易中心、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中国水权交易所、京津冀票据交易中心4家交易场所,进一步完善了首都要素市场体系,调整提升了首都要素市场结构,将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首都“高精尖”产业结构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兴金融业态运营平稳。截至3月末,本市106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共496.7亿元;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2007.9亿元,同比增长25.3%;实现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28.5%;融资性担保代偿率1.5%;行业整体运行平稳。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运行稳健、经营合规,截至3月末,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共批设107家,实现全市16个区县全覆盖,注册资本金162.3亿元;本年累计贷款60.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7.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17.2亿元;贷款余额146.6亿元。
(五)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活跃。截至3月末,全市已在证监会完成登记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为3,942家,管理资金总量约1.6万亿元。北京地区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完成投资案例380起。其中,已披露金额的投资案例348起,投资金额357.9亿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1亿元人民币,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分别占全国的27.7%和25.3%,社会资本参与创新活跃。
二、金融业服务首都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一)社会融资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产业结构调整。1-3月,北京地区非金融企业社会融资规模达3,99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10.8亿元,占全国的比重6.1%。一是债券融资比重快速上升。二是金融对重点产业、特色行业、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受投资拉动影响金融对重点产业的信贷支持占比进一步提升,北京地区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主要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三是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发展迅速。截至3月末,北京地区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融资188.1亿元;北京地区“新三板”公司募资金额达131.6亿元,募资额超全国三成。
(二)在京金融机构助推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华夏银行为三地环保节能提供融资服务,申请世界银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项目5亿美元贷款,并提供配套100亿元自有人民币表内外融资,用于京津冀节能减排、新能源、环境治理等领域;京津农信金融机构合作推动金融服务协同创新,北京农商银行与天津农商银行按照各自承担50%贷款规模的方式共同组建25亿元银团贷款,专项支持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的实施;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项目融资3.99亿元,支持该公司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同时,为天津市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私募债,规模达18亿元。
(三)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及高新产业发展。截至3月末,19家银行设立了50家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或特色支行。北京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959.07亿元。北京市中资银行高新技术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3,009.1亿元,同比增长 10.8%。北京股权投资仍然主要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311家企业获得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投资金额299.4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全国的比重为34.2%和44.8%。
(四)普惠金融服务改善民生。一是银行业机构不断创新融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助力本市棚改融资工作。截至3月末,辖内23家银行对本市100多项棚改项目的累计授信规模达2063.4亿元,已放款1170.8亿元。其中,东城、西城、海淀、丰台、房山及门头沟等6个区县共计39个项目通过市级统贷平台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分行批准棚改项目贷款888.5亿元,目前已放款673.5亿元。二是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积极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报价系统通过建设中证众创平台为中小微企业众筹融资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实现报价系统与普惠金融业务的有益融合。截至3月末,74个项目在中证众创平台挂牌融资,19个项目募集成功,实现融资1.9亿元。三是保险资金助力危改项目、棚户区改造、医疗机构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截至3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累计参与本市重点项目建设规模达1091.2亿元,占比9.6%,居全国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