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季度,全市金融业保持平稳增长、运行稳中有进,新兴金融业发展稳中向好,有力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持续放缓,但贡献突出、效益良好
(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进一步放缓
从全国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为4.4%,低于一季度GDP增速,创1999年以来同期增速新低。从北京看,今年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081.7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延续放缓趋势。主要影响因素为:一是近年金融业高速增长引起的基数较高;二是金融去杠杆、防风险阶段性成果显现;三是本市同期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速、保费收入增速下降对增加值的计算产生负面影响。
(二)总体经营效益良好,盈利水平走高
一季度,全市金融业资产总计13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受去年基数较低影响,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45个百分点。
二、传统金融业保持稳中有进
(一)货币信贷市场运行平稳,房地产贷款高位运行
截至一季度末,本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共计19.1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好于预期。其中,本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房地产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比重为47.6%,仍处于较高水平;本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32万亿元,同比增长9.4%,为近三年同期最高增幅。
(二)银行业资产质量向好,盈利实现良好开局
截至3月末,北京辖内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455.58亿元,同比下降9.41%,不良贷款率0.57%,比全国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低1.17个百分点;北京辖内银行累计利润同比增长18.8%,增速同比上升3.16个百分点,盈利总体上实现良好开局。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保持活跃,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3月末,北京辖区共有上市公司289家,占全国A股上市公司的9.1%,位居全国第二;北京地区新三板挂牌公司当季新增108家,达到1587家,占全国的14.4%,挂牌公司总市值、创新层公司数量、定向增发数、融资金额均居第一位;四板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累计4408家,实现各项融资累计133.1亿元;报价系统新增参与人136家,新发行私募产品1017只,发行规模726.1亿元。
(四)保险市场总体保持增长势头,但人身险市场进入深度调整
一季度,北京保险市场共实现保费收入888.5亿元,居全国第4位,同比增长28.3%,但增速下降,居全国第17位。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12.3亿元,同比增长13.1%;值得关注的是受中短存续期产品和万能险产品监管政策影响,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76.2亿元,同比虽增长30.9%,但增速同比下降25.7个百分点。
(五)要素市场交易规模较同期下降,总体发展趋于理性规范
受宏观经济下行、部分大型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及下线违规业务、监管升级与经营模式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一季度本市要素市场52家交易场所共实现交易金额9585亿元,交易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本市要素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持续升温,加强对本市重点行业支持力度
一季度,北京地区股权投资市场共计完成609起投资案例,占全国29.2%;其中已披露的投资交易526起,共涉及金额1182.8亿元人民币,占全国51.8%。一季度,北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分别有426家、86家企业获得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全国占比分别为28.7%、49.4%;投资金额分别为914.6亿元人民币、191.1亿元人民币,全国占比分别为53.1%、87%。
三、新兴金融业发展稳中向好
(一)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地方政府监管金融机构保持健康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17年3月末,本市共批准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19家,实现全市16个区全覆盖。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总额160.67亿元,银行融资余额5.27亿元。融资性担保公司:截至2017年3月末,本市获批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共95家,注册资本合计约568亿元,总资产约678.6亿元;全市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约4674.98亿元,行业整体放大倍数3.5倍,融资性担保代偿率约0.7%。
(二)互联网金融持续蓬勃发展
一季度,全市金融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6.3%,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金融业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孕育。从P2P等新金融来看,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3月末,北京网贷平台贷款余额为3274.4亿元,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本市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共有435家,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316家。